近年来,唐山以高质量建设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城市为目标,出台全国首部防灾减灾救灾地方性综合法规,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延伸应急装备产业链条,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起一道坚固防线。目前,市县两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总价值2845万元;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0处,可安置约144.1万人紧急避险
重点调研下穿式立交桥、城市低洼地段、陡河沿线排水口等关键部位,再次完善防汛物资和抢险装备的调度预案,全市23支2687人的城市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全部到位……7月11日上午,在紧急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的同时,唐山市迅速组织城防办、排水公司全面检查城市防汛备汛工作,应急、水利、气象、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对即将到来的强降雨过程进行预测研判和综合会商,全力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精准应对汛期“大考”,是唐山市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本着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原则,唐山以高质量建设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城市为目标,出台全国首部防灾减灾救灾地方性综合法规,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延伸应急装备产业链条,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起一道坚固防线。
立法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础
7月1日,《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填补了全国在市级层面防灾减灾救灾综合立法的空白,在建立基层综合信息员队伍、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域外自然灾害援助、完善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开展心理?;?/span>干预和心理援助等方面提出了“唐山方案”。
“在制定《条例》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认真总结近40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经验,在明确防灾减灾救灾立法基本原则、健全完善防灾救灾体制机制以及着力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预防机制等7个方面提出了‘唐山方案’。”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保军表示。
明确防灾减灾救灾立法基本原则。《条例》第三条明确“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和“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和“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重要指示落实作为基本原则。
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短趵返谒奶趺魅?ldquo;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和各应对自然灾害专项指挥机构的职责,还特别规定了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域外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援助工作”职能,以便及时高效地“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开展对外援助工作。
着力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预防机制?!短趵吩诘诙虑炕匀辉趾Ψ缦展芾砝砟?,规定了开展自然灾害普查、建立数据库、进行风险评估、编制风险区划图等内容,还特别强调了老旧房屋改造、城市防涝、沿海风暴潮防御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全面构建自然灾害应急准备体系?!短趵访魅妨擞痹ぐ傅闹贫ㄖ魈搴托薅┣樾?、应急演练的主体、方式及周期。规定要分层次构建综合性、专业性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整合灾害信息员队伍。规定了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储备库和储备点的建设,鼓励和引导村居、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自储。
此外,《条例》还在健全自然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制度,强化应急响应与处置措施,健全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预警信息内容,细化列举了10项应急处置措施,并规定了灾后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和冬春救助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