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23日,青海省地震局发布《青海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发布实施对我省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基层基础能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深化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地震活动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全省97.3%以上的国土位于Ⅶ度及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远高于全国的58%。另外,青藏高原中部的巴颜喀拉块体及其周缘是中国大陆20多年以来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
《规划》共分为五大部分,包括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及保障措施。《规划》从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地震应急救援响应服务能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效能等4个维度设置了11项指标。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青海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地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和地震科技水平显著提高,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能力显著提高,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力。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全方位推进我省防震减灾现代化迈进,青海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指标为,地震监测水平预期东部地区达到1.0级,中部地区和青南地区达到2.0级,西部地区达到2.5级。实现省内4级以上地震2分钟-3分钟发布地震参数自动速报信息,8分钟发布正式速报信息,重点地区震后5秒-10秒发布地震预警信息,1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等。未来五年我省将重点实施青海省防震减灾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工程、防震减灾科学普及提升工程,力争每个市州至少建设1个防震减灾科普展馆。
关键词: 防震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