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土黄色的马铃薯是我们餐桌上的???,但1月26日从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传来消息,该院完成的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专业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将改变大家对马铃薯色彩的认识。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依托大量的马铃薯资源,通过对马铃薯父母本配置的不同杂交组合并进行系统选育,目前已经选育了花青素含量高、品质好的红皮红肉、紫皮紫肉、黄皮黄肉以及红皮黄芽眼等不同特色的32种彩色马铃薯“后代”,有些已经进行了脱毒和区试,有待进行品种登记和基因鉴定等工作。培育的这些彩色马铃薯新品系,填补了青海省彩色马铃薯育种的空白。同时,用彩色新品系已经开发出彩色薯片、薯条、彩色薯丁等新产品,为马铃薯产品多元化开发应用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与普通白肉或者黄肉马铃薯相比,彩色马铃薯除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外,还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花青素,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纳添仓说。
据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管理科科长郭恒介绍,目前,彩色马铃薯在开发天然色素、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食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和市场潜力,国内外育种学家也正致力于高色素含量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自1951年建院以来长期开展马铃薯育种、栽培、马铃薯脱毒及种薯生产等方面的工作,是我国四大马铃薯育种基地之一,选育出高原系列、青薯系列等马铃薯品种20余个,但我省在彩色马铃薯的系统选育工作方面起步较晚。“专业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启青海省彩色马铃薯育种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