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摄影 : 任青峰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报道)八月,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万亩洋芋以广袤的大地为纸,以八月的时光为笔,以势不可当的姿势盛开,浓墨重彩地绘就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田园画卷。
十几年前的西山,受地理条件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制约,粮食产量极低,而勤劳的西山百姓想到了修筑梯田,因地制宜改种产量相对较高、容易存储的马铃薯。经过十几年改良薯种及品种规划,现以亩产较高的青薯2号、青薯9号、青薯10号作为商品薯,下寨脱毒65为品牌薯定量供应,推广种植双垄地膜马铃薯技术及马铃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鼓励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进行集中连片种植。
2022年,西山乡总播种面积达68737亩,呈现出以马铃薯为主、油菜和小麦为辅的局面。
在发展洋芋种植产业的同时,西山乡大力发掘以洋芋粉条为首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强洋芋经纪人队伍建设,发挥经纪人队伍信息和资金优势,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引导规模较大的丝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本土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学习技术,反哺传统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尤其是西山“七彩粉条”享誉省内外,远销俄罗斯。
摄影 : 任青峰
心灵手巧的西山妇女还把看似平淡无奇的洋芋做出千般花样,炒洋芋、洋芋馇馇,洋芋搅团、洋芋面片……加上酩馏酒、八眉猪肉,洋芋宴席也正在悄悄成为妇女们致富的重要途径。如今洋芋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西山乡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各村闲置办公用房屋顶充分利用,建成村级光伏发电站,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减轻当地村民用电支出负担、改善群众生活用电需求,也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可连续产生稳定收益,且维护成本低,真正实现了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目前,西山乡打造的绿色“屋顶经济”产业已然成为西山乡农业产业化、农村清洁能源开发的新亮点,原本闲置的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屋顶摇身一变,成为村集体经济的“绿色银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