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讲述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张志翔
如果你到北京延庆张山营冬奥森林公园的可利用树木迁地?;で虿喂?,就会发现,很多树木都有专属“身份证”。扫描二维码可知,它们都是建设延庆赛区时移植而来的。
延庆赛区依托山地建设,为保护好生态环境,自2016年起延庆区就委托我们学??股镜椎鞑椤0垂娑?,生态本底调查需有一年时间,才能进行场地环境评估。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学校生态与自然?;ぱг?、林学院等机构的7位教授组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生态环境?;ぜ际跤牍芾碇С磐哦?,并组织120多名学生投入调查。
从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团队通过重点调查、一般调查、踏查等手段完成了《延庆赛区生态系统本底资源调查报告》,相当于开工前做了一次全面体检,为开工所需的环境评估提供支撑。
2016年冬,我们走进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所在地小海坨山。山沟里的路上全是冰,大家互相搀扶,即使小心翼翼,也免不了摔跟头。当时,每人心头都萦绕着同一个问题——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相得益彰?比如,小流域的水源要搞清楚,看哪些地方容易形成地质灾害;森林植被要划分清晰;建场馆免不了砍伐和移植一些树木,该如何进行……在调查中,我们对此一一梳理,提出对策方案。
按照生物多样性?;に拇蠡驹蛑椎摹氨苋谩痹?,施工中,对于无法避让的?;ぶ参铮颐遣扇∩诚嘟慕嗬虢乇;せ蛟毒嗬肭ǖ乇;?,从赛区近地移植11027株珍稀植物,对2.4万株树木实施迁地?;?,还建设了专门的迁地保护小区。
野生树木山地移植,比移植苗圃里的人工栽培植物难得多。比如,核桃楸一修剪就会往外流树液,此时移植,这棵树很容易死去。所以我们先修剪,不挖掘不移植,留着根系补充水分。当修剪的部位形成了愈伤组织,再起苗、移植。对于无法移走的?;ぶ参?,我们就把种子资源?;は吕?,在苗圃育苗,再将人工繁殖的小苗挪回山上,让绿色回归山林。
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了,我回想起跟小海坨山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场景——2014年10月,秋雨绵绵,山里特别湿冷。团队成员们却特别兴奋,山花烂漫、层林尽染,大家都说,这么美的地方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我想,我们做到了。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张胜、陈之殷)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04日?07版)
[ 责编:孙宗鹤]关键词: 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