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会议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所作的关于仰韶文化百年研究历程及成就的主题报告引起极大关注。记者为此专访了魏兴涛。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命名了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从此揭开了考古学探索我国史前文化的恢宏序幕?!蔽盒颂稳衔錾匚幕⒕蛴胙芯砍晒氖痉缎вし⒘搜踅缃抗夂途ν断蚬憷镆埃教种泄幕赐肺侍?。
“经过百年来不断探索,仰韶文化重要地位已经初步揭示?!蔽盒颂嗡?,除了1921年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仰韶文化还是学术研究史最长的中国新石器文化,是我国史前影响最深远的主干性文化,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步大都与仰韶文化发掘研究息息相关。
考古发掘成果显示,仰韶文化年代跨度长达2000多年,遗址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内蒙古、四川等10个省区,仅河南就有约3000处。
“这些年来,多位历史学家、考古学者都对仰韶文化给予高度评价。”魏兴涛介绍,王仁湘盛赞庙底沟期彩陶“掀起了中国史前一次波澜壮阔的艺术浪潮”。严文明提出多元一统或多元一体“重瓣花朵”理论,中原位居花心位置,而中原文化区的主体就是仰韶文化。韩建业更认为,正由于仰韶中期的强力扩张影响,为后来统一文明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基,可称之为“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上的“早期中国”。
“仰韶文化是奠定中华文明优秀基因的重要文化?!蔽盒颂嗡?,仰韶文化尤其是中期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以及华夏民族之“华”族的形成关系密切,与中原龙山文化及夏商周文化也是一脉相承。随着发掘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仰韶文化的考古成就必将取得新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