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国际原油价格对BMD毛棕形成支撑,但仍回吐了部分前期天气的升水。棕榈油季节性减产趋势尚未明朗,SPPOMA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0月1-25日马来西亚油棕鲜果串单产较上月同期减少1.81%。有消息称印尼零 LEVY 将延长至年底但尚未被官方证实,继续关注全月数据以及后期降雨及洪水对东南亚棕榈油产量带来的冲击。
国内方面,国内连盘棕榈油区间内震荡运行为主,国内库存继续累库,且周内基差下调明显,终端需求平淡。截至上周四数据,国内24度全国均价在8500元/吨,较上周跌88元/吨,跌幅1.02%。
(相关资料图)
三大油脂分化严重
最近三大油脂有个很异常的现象,“各玩各的,走势分化严重”。最先可以看到9月底的菜油走了一波“你跌你的,我涨我的”的行情,国庆之后到豆油登场,豆粽价差开始不断的走阔。
菜油因为加拿大菜油出现新老断档的情况,换言之老库存见底,但是新季的菜油收货进度较为缓慢,导致了短期的供应紧张。这个期间我国的菜油主要是依靠俄罗斯的非转毛菜和迪拜的毛菜以及中储的投放来维持短期内的供给,这段时间出现了7年间的库存新低就能证明该国内的才有情况。
近还有一个利空因素在发酵,加拿大天气较为良好,产量预期没有多少问题,目前国内已经开启了大量采购加拿大新作菜籽的计划,预计进入11月份菜籽到港后就会紧跟着开榨,那个时候供应会逐渐的走向宽松,我们看到11合约的菜籽油出现“一枝独秀”的情况,就能很好的支撑了供应拐点的情况。
由于国内的大豆供应紧张,使得豆油的涨势得到了一定的支撑,USDA报告预计美豆十月份单产下调超过了预期值,国内大豆还有个问题是,压榨利润低,到港少,经过前期双节的刺激后,需求有一定的回升,基差放大,这样的情况也对豆油的价格形成了较强的支持。
国际供给方面
印尼官方公布了8月的数据,出口在政策的刺激下增加了163万吨,达到433万吨;产量增加51万吨,达到431万吨;库存减少264万吨,达到404万吨??赏瞥?月国内需求262万吨,而7月国内需求是215万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内需求在国际需求走弱的环境下增加了近1/4的量?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印尼方面库存的压力有较大幅度的缓解,达到了正常的水平;
2,马来8月和9月公布的产量数据来看,东南亚棕榈油进入了周期性的增产阶段,天气方面的影响被前期的市场已经逐渐消耗。
需求端短期“不给力”
宏观上分析加息周期和弱需求周期,这样的背景下需求不会有较大的转变,印尼累库之后棕榈油没有办法承受相应的压力而进入暴跌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短期内我国的棕榈油也没有较强支撑的原因在于首先:看大豆比较短缺,主要原因,一是前期的压榨利润较低,到港较少,需要11月才能大量的到港,其二是因为国庆期间需求超过了预期。
那么再看棕榈油,以上豆油的这两点都没有具备,棕榈油进口利润从去年开始就处于大幅的亏损状态,加上疫情影响,进口量一直都在较低的水平运行,供给风险分摊得较为均匀,7月开始进口不断的放量,没有短缺的情况。
另外一方面,棕榈油和豆油相比,更加倾向于了包装食品,就像今年的中秋需求袭击一样,国庆的需求刺激也较强,疫情和放假时长开分析的话,国庆是最好的“大日子”,刺激最强的是线下的餐饮方面,那么国内的餐饮烹饪方面还是倾向于豆油。
一般情况,棕榈油的价格靠“关键三角”来进行决定,但是目前,棕榈油的关键三角缺了“需求”这一角,那么就和大多数的商品一样,维持着需求周期的拐点,另一方面,原油的乏力不够明显的话,棕榈油光有性价比也较为乏力。
综述
棕榈油想要站稳或者有更好的表现的话,所谓的棕榈油“关键三角”一个都不能缺:
1、印尼库存的消纳;
2、燃料油生柴的燃烧性价比进入优势区间;
3、全球的棕榈需求有所回升。
弱化东南亚产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周期性的正常波动很难造成趋势,而且天气的预测完全不在我们的能力范畴。那么棕榈油的处境就陷入尴尬局面,长期的供应没有问题,同样短期的供应也没有任何亮点,双节的刺激不明显,库存不断的抬高,那么这些都是造成曾经的“油王”跌下神台的原因。
(文章来源:红塔期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