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上游的PTA和乙二醇而言,聚酯工厂开工情况带来的需求端变化无疑是价格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出现集中的主动性减停产,仅依靠利润驱动的自发减产降负带来的需求变化,对原料端的供需格局将呈现相对渐进式的影响。当前状况下自下游传导的需求仍然相对坚挺,且在年内已经进行了多次集中减停产后,聚酯工厂在开工上的考虑会更多倾向于观望和跟随态度,而短期的高频数据指标对聚酯负荷的影响将相对有限。
在成本端抬升和需求端走弱的双重挤压下,从2022年开始,多数聚酯产品(除瓶片外)的加工利润水平就下跌到了盈亏平衡附近,与此同时各产品的库存则维持在高位。在微薄的利润状况下,2022年的聚酯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去库存的努力,然而结果收效甚微。对于聚酯工厂而言,可以选择的操作无非就是要么“躺平”,通过减产降负缓解库存压力;或者继续“内卷”,通过降价促销,继续压缩利润去库存以保住现金流。在当前时间节点下,躺和卷,怎么选?
(相关资料图)
图聚酯各产品利润情况(元/吨)
数据来源:CCF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图涤丝工厂综合库存(天)
数据来源:CCF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时间已经进入十月下旬,对于纺服产业链而言,大体“金九银十”的旺季订单已经临近结束。实际上,经历了前三季度的疲弱表现,市场似乎整体对四季度的旺季缺乏信心,认为即使有季节性提振,实际幅度也必然有限,甚至可能“金九银十”的高峰未必会到来。
事实上,尽管很多指标体现当前产业的运行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但是从微观数据来看聚酯下游的实际表现还是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尽管从终端销售和订单的角度来看,2022年旺季的表现不说较2019-2020年,甚至相较受限电影响的2021年都是偏弱的,但是传导到织造端,其实整体9-10月的运行还是相对积极的,织机负荷有了一个明显的攀升,接近了2018-2019年同期的水平。这一变化体现了产业链下游应对预期不足的自然反应,因为对终端需求并不乐观,因此织造端整体备货持续偏低;但正是因为下游库存的压缩,导致在终端疲软的情况下聚酯和织造能够维持相对可观的运行状态。
图江浙织机开机率(%)
数据来源:CCF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那么在当前时间节点下,聚酯端又将如何操作?
进入四季度以后,在低利润、高库存和弱需求的压力下,结合2023年春节时间偏早,聚酯工厂提前进入减产放假的消息甚嚣尘上。但是9月以来,尽管库存压力严峻且各产品纷纷进入亏损,但是聚酯负荷却始终维持在80-85%之间的位置,并没有出现进一步的降负,装置变动也多体现为原有减停产装置的重新开车和新装置减停产同步进行,开工负荷的波动甚至较之利润更好的上游更低。
图聚酯工厂综合开工率(%)
数据来源:CCF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当前时间聚酯端能够维持负荷而没有进一步“躺平”,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尽管终端预期的疲弱不可避免,但是从直接下游传导来的需求来看,其实聚酯的需求还是不错的,甚至处于二季度以来的高位。下游终端备货量偏少形成新常态后,织造端应对新订单的余量有限,因此偏上游的聚酯-织造端自然将承担更大的生产压力。另一方面,9月聚酯原料的价格较之7月有了显著下降,聚酯成本端压力骤减,对于聚酯工厂而言,就有了更大的空间降价促销,通过以价换量的手段缓解库存压力。对于聚酯工厂本身而言,考虑到很多工厂在二三季度已经进行了至少一次减产降负,出于维系现金流的需要,在真正进入春节放假之前,在四季度初期就进行检修也并不合理。
对于上游的PTA和乙二醇而言,聚酯工厂开工情况带来的需求端变化无疑是价格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出现集中的主动性减停产,仅依靠利润驱动的自发减产降负带来的需求变化,对原料端的供需格局将呈现相对渐进式的影响。
基于上文的分析,当前状况下自下游传导的需求仍然相对坚挺,且在年内已经进行了多次集中减停产后,聚酯工厂在开工上的考虑会更多倾向于观望和跟随态度,而短期的高频数据指标对聚酯负荷的影响将相对有限。在看到下游织造端出现实质性见顶回落的态势之前,聚酯端出现提前降负的概率还是相对较低的。在其他下游瓶片负荷维持高位、短纤负荷也底部回升的基础上,预计在11月下旬之前,聚酯总体的开工水平将很难出现实质性的下降。那么对于原料端PTA和乙二醇,至少在01合约的交易上,需求端很难讲出更多的故事了,供给端仍然是接下来的核心关注点。
(文章来源:中粮期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