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使全球石油需求遭遇重创,随着中国、印度等非OECD国家于2H20率先步入疫后修复、欧美国家在1H21全面复工复产,石油需求历经两轮“台阶式”恢复,但仍受到疫情长尾退出的持续扰动。我们在2021年11月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大宗商品2022年度展望:损有余,补不足,再均衡》中提出,全球石油需求的“恢复式”增长或在2022年渐近尾声,全年增速将呈“前高后低”的整体特征,目前来看已基本兑现。但始料未及的俄乌冲突打破石油市场稳态,叠加欧美央行持续加速紧缩进程,供应冲击使OECD石油需求的增速放缓被迫加快,非OECD国家油品消费也仍受累于疫情扰动,因而我们在《石油季度更新:波澜平地起,延迟再均衡》中提示,需求侧的增长趋缓仍不容忽视,并在《2H22能源展望:从断供恐慌到减量平衡》中提出,2H22油价波动的核心驱动或将切换为需求增长预期。欧美持续的高通胀压力和激进的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预期形成较强打压,需求担忧如期从3Q22起接力2Q22的断供“恐慌”,成为市场预期的主导因素,但从价格表现来看,我们认为市场对需求走弱存在一定的“过度”担忧,并对供给侧的潜在风险有所低估(详见《石油:风幡未动,情绪使然》)。
时至4Q22,全球油品需求的疫情后缺口修补已几近完成,OPEC+在10月产量会议上决定从11月起大幅减产200万桶/天,市场预期随之再度转向(详见《石油:OPEC+减产,后视镜中的过剩出清》)。随着供给弹性降低,往前看,我们认为石油需求或将成为影响基本面平衡的关键变量。
2021-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从“恢复式”高增长到内生动力不足
【资料图】
2022年是全球石油需求进行疫情后缺口修补的最后一年。3Q22全球油品消费达到9996万桶/天,仅较2019年同期下降150万桶/天,其中OECD航空煤油仍存在70万桶/天的消费缺口。伴随着低基数时期和需求修复阶段逐步结束,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从高位持续回落。基于1Q22和我们当前预测的4Q22增速对比,我们看到美国、欧洲、日韩等经济体均在2022年实现了从“恢复式”高增长到常态增长的周期切换,也成为了全球需求增速下滑的主导因素。
虽然“前高后低”的增速走势如期兑现,但全球油品需求的实际表现略低于我们预期,也表现为增速的下滑速度超预期加快,内生增长动力显露不足。其中,我们看到OECD和非OECD国家所面临的需求逆风不尽相同:
OECD国家:供应冲击带来“价格-需求”、“紧缩-增长”的负反馈影响
俄乌冲突带来的供给侧冲击打破原油市场稳态,供应风险溢价走阔支撑原油价格快速攀升。而由于美国炼厂产能瓶颈显现,欧洲炼厂投入也面临原料短缺和成本抬升等制约因素,叠加OECD成品油库存较原油库存更为紧张,欧美炼油毛利快速走高并持续高悬于历史波动区间之上,高昂的成本压力直接对以汽油为代表的石油产品消费形成负反馈压制。此外,能源价格攀升也推高了欧美地区的通胀水平,货币紧缩政策随之加码,为经济增长动力和石油需求前景带来一定压力。因而我们看到,3Q22以来欧美地区经济景气指标持续走弱,油品需求的增速放缓也被迫加快,特别是对俄罗斯能源供应风险敞口较大的欧洲地区,或将于4Q22降至疫情前常态增速之下。
非OECD国家:疫情长尾退出的阶段性扰动仍存
疫情反复仍对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形成扰动。1Q22印度地区的疫情反弹便曾对居民出行形成阶段性打压,汽油消费大幅受挫。而二季度以来我国上海、深圳等地的局部疫情也对汽油、煤油及柴油消费形成扰动,叠加夏季高温的不利影响,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跌至同比收缩区间。目前来看,印度已在疫情企稳后重返需求高增速状态,居民出行也得以快速修复;我国主要城市市内交通拥堵指数也基本恢复正常,PMI指数在9月重返荣枯线上,但航空出行仍存一定缺口,成品油消费或仍处于同比降幅收窄的修复阶段。
2022-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或从“增速放缓”到“驱动东移”
我们将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的整体特征归纳为“增速放缓”。其中,处于“恢复式”高增速阶段的OECD国家为全球需求增长的拉升部分。而随着欧美石油消费在地缘风险和供应冲击导致的高价格负反馈下加速回归常态,于消费增量的贡献而言,我们认为OECD或已难当重任,全球石油需求也将在2023年正式回归由非OECD国家支撑增量的疫情前常态。但目前来看,中国等非OECD国家仍受到疫情反复的阶段性扰动,虽然印度、中东等地区对需求增量提供一定支撑,但距离非OECD国家稳定贡献全球油品消费增量或仍需时日。因而我们判断,4Q22全球石油需求虽仍将面临季节性的环比提升,同比增速或将降至0.3%左右。而在OPEC+减产、俄油禁运即将执行的情形下,我们预计全球石油供需或面临约100万桶/天的短缺,布伦特油价也将逐步回升至100-110美元/桶的预测区间。
再往前看,我们认为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的整体特征或将切换为“驱动东移”。印度、中国等非OECD国家将在疫情企稳后重返需求增量的主导地位,而OECD石油需求则将继续受制于紧缩周期内的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炼厂产能瓶颈和原油供应冲击将对欧美炼油毛利和油品价格提供较强支撑,油品需求所承受的负反馈压制或也将继续。因而综合来看,我们判断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驱动或将东移,即回到由非OECD国家贡献消费增量的疫前常态,OECD国家所面临的需求逆风则仍将延续。
正文
供给弹性降低,石油需求于基本面平衡而言尤为关键
2020年新冠疫情使全球石油需求遭遇重创,而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非OECD国家在2H20率先步入疫后修复,开启了经济复苏的进程,全球石油需求也在其带动下步入了第一轮阶梯式的修复通道。欧美国家的复工复产在2021年开始全面加速,OECD国家的油品消费缺口修复拉动了全球石油需求的第二轮阶梯式恢复,但由于Delta、Omicron等新冠变种病株相继出现,2H21全球油品消费仍受到各地疫情不断反复的持续扰动,特别是汽油、航空煤油等与居民出行相关的油品需求均受到直接冲击。
疫后修复尾声渐近,增速回落大势所趋
随着2022年将至,我们在2021年11月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大宗商品2022年度展望:损有余,补不足,再均衡》中提出,全球石油需求的“恢复式”增长或在2022年渐近尾声,1H22油品需求可能仍将受益于欧美需求缺口修复中的高增速支撑,但随着欧美消费增速逐步回归常态,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边际趋弱之际,2H22石油需求的增长后劲或有不足,全年增速将呈“前高后低”的整体特征。
2022年初俄乌地缘局势平地再起波澜,美联储加速紧缩进程、于2022年3月正式步入加息周期,欧美、印度、中国疫情也相继反复,因而我们在2022年3月2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石油季度更新:波澜平地起,延迟再均衡》中提示,虽然供应风险占据着预期交易的主导地位,需求侧的增长趋缓仍不容忽视。OECD国家将继续面对回归常态增长途中的油品需求增速放缓,而流动性收紧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或将加速欧美需求的走弱。同时,仍需关注疫情扰动对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已完成原油需求修复的非OECD国家的短时影响。
目前来看,2022年全球油品需求实际表现基本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随着低基数期结束,OECD油品需求疫情缺口持续修复,油品消费增速开始明显放缓,而高价格的负反馈抑制更使增速下滑进一步加快。此外,我国油品需求在2Q-3Q22受到上海等地疫情反复的影响,相较之下,在年初疫情企稳后,印度油品消费已重返高速增长通道。
图表:疫情后全球油品需求持续修复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2年全球油品增速回落,符合我们此前预期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实际需求增长如期放缓,市场预期却存在一定超调
随着欧美对俄油制裁在2Q22相继落地,市场对供给侧的预期逐步从“断供恐慌”回归减量平衡,我们也在2022年5月31日发布的研究报告《2H22能源展望:从断供恐慌到减量平衡》中提示,2H22能源市场或将回归供应有序减量下的再平衡之路,原油价格波动的核心驱动或将切换为需求增长预期。当前来看,3Q22的市场预期转向和价格走势拐点也基本兑现了我们的预期,但或存在一定超调。
欧美持续的高通胀压力和激进的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预期形成较强打压,需求走弱担忧从3Q22起接力2Q22的断供“恐慌”情绪,成为市场预期的主导因素,原油价格开始步入回落通道。但从价格表现来看,我们认为市场对需求趋弱存在一定的“过度”担忧,并对供给侧的潜在风险存在低估。基于基本面数据,我们看到欧美经济增长下行和高价格负反馈带来的需求趋弱仍仅为增速层面上的放缓,而未至绝对水平上的损伤,因而在俄罗斯原油及油品仍面临350万桶/天的表观制裁减量、100-200万桶/天的实际贸易冲击之际,需求走弱或难以抵消供应缺口。(详见我们于2022年7月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石油:风幡未动,情绪使然》)
图表:市场预期驱动原油价格波动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供应弹性降低,需求于基本面平衡和市场预期而言尤为关键
时至2022年末,除了OECD航空煤油消费仍有待恢复空间,全球油品需求的疫情后缺口修补已几近完成,而OPEC+在10月产量会议上决定从11月起大幅减产200万桶/天,市场预期随之再度转向。在2022年10月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石油:OPEC+减产,后视镜中的过剩出清》中,我们测算OPEC+减产政策的实际供应冲击大约为150万桶/天,或使3Q22全球石油供应93万桶/天的小幅过剩得以出清,在供应弹性降低之际,石油需求或将成为影响基本面平衡和市场预期的关键变量。
2021-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从“恢复式”高增长到内生动力不足
2022年是全球石油需求进行疫情后缺口修补的最后一年。3Q22全球油品消费达到9996万桶/天,仅较2019年同期下降150万桶/天,其中OECD航空煤油存在的70万桶/天缺口仍为主要来源。伴随着低基数影响和需求缺口修复的逐步结束,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从高位回落,基于1Q22和4Q22(我们当前预测)的增速对比,我们看到美国、欧洲、日韩等经济体均在2022年实现了从“恢复式”高增长到常态增长的周期切换,也主导了全球需求增速的持续下滑。但从增速的绝对水平来看,全球及OECD油品需求增速仍高于疫情前正常水平,因而也使得率先完成疫情后需求缺口修复的中国、印度等非OECD国家并未在2022年成为全球油品需求增速的支撑项。
增速回落如期兑现,而实际需求低于预期。虽然“前高后低”的增速走势如期兑现,但全球油品需求的实际表现略低于我们预期,也表现为增速的下滑速度超预期加快,内生增长动力显露不足。其中,我们看到OECD和非OECD国家所面临的需求逆风不尽相同:
OECD方面,俄乌冲突带来的供给侧冲击使得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快速趋紧,供应风险溢价走高,油品价格也快速攀升,对石油消费形成直接的负反馈影响。其次,能源价格高企也加重了欧美地区的通胀压力,紧缩政策随之加码,也为经济增长动力和石油需求前景带来负面影响。
非OECD方面,疫情长尾退出的阶段性扰动仍然存在,例如1Q22的印度疫情反弹、2Q22-3Q22我国上海、深圳等地的局部疫情,均对汽油、航空煤油等与居民出行挂钩的油品需求形成直接扰动。
图表:2022年全球油品需求内生增长动力不足,OECD国家受供应冲击扰动,非OECD国家受制于疫情反复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OECD国家:供应冲击带来“价格-需求”、“紧缩-增长”的负反馈影响
俄乌冲突引发供应冲击,产能瓶颈和库存紧张加剧油品溢价
年初俄乌冲突后,欧美对俄石油出口相继进行制裁,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的贸易禁令已落实执行后,欧盟对俄海运原油和成品油的出口制裁也分别将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2月开始。目前来看,俄油及油品出口已受到一定影响,截至2022年9月,俄海运原油及成品油出口已较2022年初水平减少89万桶/天。其中,原油出口减少40.5万桶/天,以出口欧盟的100万桶/天减量为主,而印度等地的出口增量弥补了一部分损失。此外,俄罗斯成品油出口减少48.5万桶/天,以向欧盟及英国的出口减量为主,其中柴油、汽油的出口下滑最为明显。
图表:俄罗斯原油及油品出口已明显下滑
资料来源:Kpl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俄罗斯至欧盟及英国的石油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Kpler,中金公司研究部
供给“首当其冲”叠加炼厂投入受限,欧洲寻求进口替代以填补俄油缺口。欧洲对俄罗斯原油,以及成品油中的柴油、燃料油均存在着较高的依赖度,俄油供应风险也率先为欧洲市场带来冲击。此外,近期欧洲炼厂投入也未有大幅提升,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5%附近。我们认为欧洲炼厂产能投入或受到原料短缺和成本抬升的双重制约,季节性维修和罢工行动[1]也有一定扰动。
图表:欧洲较依赖于俄罗斯原油、柴油和燃料油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年初以来欧洲炼厂投入基本持平
资料来源:Euroilstock,中金公司研究部
供给侧的紧张延续使得欧洲成品油、特别是柴油库存持续恶化,据Euroilstock数据,年初以来欧洲柴油库存便持续逆季节性去化,截至2022年9月底,欧洲16国馏分油库存已低于5年均值15%左右。而为填补进口下滑和产出受限导致的成品油供应缺口,欧洲向中东、印度、美国等地寻求成品油加量进口。据Kpler数据,截至9月,沙特、印度和美国向欧盟及英国的成品油进口已较年初分别增加26万桶/天、16万桶/天和8万桶/天。
图表:欧洲馏分油库存持续紧张
资料来源:Euroilstock,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欧洲向中东地区、印度和美国加量进口成品油
资料来源:Kpler,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国炼厂产能瓶颈显现,出口压力加剧供应紧张。2020年疫情使得美国炼厂产能部分关停,当前美国炼厂产能为1796万桶/天,较疫情前水平减少了100万桶/天左右。因而我们看到,美国炼厂产能自2H21开始持续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2022年1-9月炼厂产能平均利用率高达92%,产能瓶颈显现、叠加来自欧洲等地的进口需求抬升(以柴油为主),美国成品油库存持续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并在8月以来持续环比去化。目前来看,2022-2023年期间美国并无新增产能计划,而我们认为,进口加量需求的可能延续或将使得美国油品市场的供需格局维持紧张。
图表:美国炼厂产能瓶颈显现
资料来源:EI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成品油库存处于历史绝对低位
资料来源:EIA,中金公司研究部
产能瓶颈叠加库存紧张,欧美炼油毛利持续位于高位。成品油市场的率先趋紧对欧美地区的油品裂解价差形成额外支撑,因而我们看到在俄乌冲突发生后,欧美地区炼油毛利快速攀升、并持续高悬于历史波动区间之上,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成品油消费的成本压力。
同时,油品市场的相对紧张也在OECD的库存走势中有所体现,同样可以为持续位于历史高位的欧美炼油毛利提供一定解释。我们看到,3Q22以来,随着石油供需缺口收敛并录得小幅过剩,OECD原油商业库存持续修复,并在8月正式摆脱历史最低位置。而相较之下,成品油库存仍处于历史同期最低水平,甚至在8月录得超季节性的环比消耗。
图表:欧洲地区炼油毛利
资料来源:汤森路透,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炼油毛利
资料来源:汤森路透,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OECD原油商业库存在3Q22持续改善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OECD成品油库存仍位于历史同期绝对低位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负反馈加速OECD需求走弱,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重
供应冲击加快OECD油品需求的增速下滑。2022年三季度OECD油品需求达到4661万桶/天,同比增长1.7%,环比小幅增加120万桶/天。与2019年同期相比,OECD油品需求仍存在160万桶/天左右的缺口,其中未完成疫情后需求修复的航空煤油占据了70万桶/天,受到高价格负反馈扰动的汽油需求同样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带来了90万桶/天的消费缺口。
“价格-需求”的抑制作用在汽油消费方面率先得以体现。OECD汽油需求从今年6月起跌入同比收缩区间,7-8月的传统驾驶旺季也表现平平,3Q22同比下滑约2%,绝对消费水平仅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由于汽油在总油品需求中的占比高达30%,汽油消费增速下滑也成为了OECD油品需求增速加快回落的主要原因。此外,与工业生产和运输需求相关的柴油消费也表现出一定的放缓迹象,3Q22需求同比下滑1%。
而作为油品需求的“最后拼图”,仍未完全恢复的航空煤油仍持续为OECD需求贡献增量,3Q22需求同比增加22%。欧洲国家则在天然气供应风险持续的背景下启动了一部分气转油的需求,支撑OECD整体燃料油消费在3Q22录得同比8%的正向增长。因而综合来看,3Q22 OECD油品需求仍处于增速上的放缓阶段,受制于高价格的汽油消费和受制于“弱增长”的柴油需求已显出疲态,而航空煤油、燃料油等油品则仍在提供增量支撑。
图表:供应冲击加快OECD油品需求增速下滑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OECD航空煤油仍较疫情前存在恢复空间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国:汽油消费负反馈显著,柴油需求或延续弱势
据IEA数据,3Q22美国油品消费为2050万桶/天,同比增长0.3%。俄乌冲突发生后,原油及油品价格的上行对美国油品需求形成明显打压,2Q22美国石油消费同比增速从1Q22的9%骤降至1%左右。
分油品来看,与OECD整体表现一致,美国汽油消费率先受到高价格的负反馈扰动。在汽油价格自3月步入上行通道后,美国汽油需求立即受到压制,直至7-8月传统驾驶旺季也未有起色,消费侧的持续走弱叠加原油价格的回落使美国汽油价格筑顶回落,目前已基本回到俄乌冲突前价格水平。美国航班出行需求也仍在恢复,截至10月20日,TSA安检人数较2019年同期的缺口已收窄至5%左右,缺口修复渐近尾声。美国柴油消费则在8-9月初显疲软,同比增速降至-5%左右,仅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美国制造业PMI也在9月继续回落至50.9,接近荣枯线水平。截至今年8月,美国重卡订单数量已持续11个月位于同比负区间,也显示美国经济增长减速或将继续,与工业生产和运输需求相关的柴油消费下行压力仍存。
图表:美国汽油需求走弱,价格表现随之回落
资料来源:EI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航空出行接近疫情前水平
资料来源:TS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柴油消费疲态初显
资料来源:EI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重卡订单数据显示制造业PMI仍将下行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欧洲:经济下行压力加重,气转油驱动部分增量
据IEA数据,3Q22 OECD欧洲油品消费为1407万桶/天,同比增速从2Q22的6%降至1%左右。分油品来看,汽油、柴油等油品需求在3Q22跌入收缩区间,均同比下滑约3%,欧洲汽油消费同样受到价格高企的负反馈影响,而柴油需求走弱则与持续下行的生产景气指数匹配,欧元区制造业PMI于2022年7月跌破荣枯线,9月已降至48.4,经济下行压力加重或将继续压制柴油等工业用油的需求。
仍在修复的航油缺口和受益于气转油的燃料油或贡献部分需求增量。一方面,基于欧盟统计局披露的航班数据,欧洲航空出行仍较疫情前存在16%左右的缺口。另一方面,高昂的天然气成本为欧洲燃料油和部分柴油带来一部分替代需求,据IEA预测,气转油可能在4Q22至1Q23为OECD欧洲带来40-50万桶/天的消费增量,或将部分抵消经济下行对需求侧的负面影响。
图表:欧洲汽油、柴油需求增速放缓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欧元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重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欧洲航空煤油仍存修复空间
资料来源:IEA,欧盟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气转油为燃料油和柴油带来一定需求增量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综合来看,2022年OECD国家基本完成了从“恢复式”高增长到常态增长的周期切换,同时,供应冲击、产能瓶颈和库存紧张对高价格和高通胀的支撑进一步通过“价格-需求”和“通胀-增长”的传导路径加快了油品消费增速的下滑进程,其中以汽油为代表的居民用油需求受到明显压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重,以柴油为代表的工业用油需求或将继续下滑,使得在需求高增长过后,OECD油品消费的内生增长动力有所不足。
非OECD国家:疫情阶段性扰动仍存,稳定增长或尚需时日
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非OECD国家已度过疫情后的需求修复阶段,但在2022年仍受到疫情反复的阶段性扰动。
国内方面,由于上海、深圳等地局部疫情相继反复,我国成品油表现消费从二季度开始跌入同步收缩区间,2Q22同比增速降至-6.5%、3Q22进一步下滑至-8%。与居民日常出行直接挂钩的汽油消费为环比减量的主要来源,2Q-3Q22汽油需求同比降幅从-4.6%扩大到-16%,对应可以看到国内主要城市交通需求持续受到扰动。煤油消费同样受制于居民航空出行的需求受限而表现不佳,根据高频数据,国内航班执行情况在二季度出行较大下滑,并9月再次受到扰动,当前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此外,年初以来我国沥青消费持续下滑,与同比维持正增长的公路建设投资走势出现明显分化。而我们认为,地产周期下滑对建筑防水材料领域沥青消费的扰动或为主要原因。2022年1-8月我国沥青平均消费量为96万桶/天 ,同比平均减少32%左右。而同期公路建设投资仍处于同比扩张区间,1-8月累计投资额同比增长11%左右。相较之下,2022年3月以来,我国房地产施工面积当月同比便下滑至负区间,与沥青表观消费同比增速的走势较为一致。
据9月最新数据,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同比降幅已收窄至-1.6%,居民市内出行对汽油需求的提振或为主要支撑,但航空煤油和沥青的弱势或仍然延续。往前看,随着油品消费在4Q22步入需求旺季,我们认为国内成品油消费或将继续录得季节性的环比提升,而航空煤油的缺口修复或将贡献更多超季节性增量。
图表: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同比收缩,近期已有回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国内城市交通需求有所修复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国内航班出行需求表现低迷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沥青消费受累于地产施工表现下滑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印度油品消费则在2022年整体表现亮眼,基本位于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据印度能源局数据,1-8月印度油品消费为481万桶/天,同比增长11%左右。2022年初印度疫情的再度反复曾对汽油消费形成一定扰动,而随着疫情企稳,印度居民出行在3月以来出现大量增长,特别是以公园为代表的户外娱乐场所,人员流量较疫情前增长了70%左右。居民出行需求支撑汽油消费升至历史最高水平,2-8月印度汽油消费量为74万桶/天,同比增长13%。
印度经济的高景气也同样提振了工业领域的用油需求。2020年8月以来印度制造业PMI基本持续处于景气区间,仅在2021年6月受疫情反复扰动下滑至48.1.活跃的生产活动对柴油需求提供支撑,2022年1-8月印度柴油消费量为185万桶/天,同比增长11%。
图表:印度油品需求处于历史高位
资料来源:印度能源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疫情反复对印度油品需求形成阶段性扰动
资料来源:印度能源局,WHO,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印度居民出行已明显修复
资料来源:Google Mobility Report,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生产活动高景气对柴油消费提供支撑
资料来源:印度能源局,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此外,受益于低能源成本和高出口收益的中东地区同样贡献了3Q22非OECD国家油品需求的部分增量,和印度一起支撑非OECD石油整体需求在3Q22同比增加0.6%。综合来看,非OECD油品需求仍面临疫情的阶段性扰动,虽然9月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同比降幅已大幅收窄,我们认为距离其稳定贡献消费增量或仍需时日。
2022-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从“增速放缓”到“驱动东移”
我们将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的整体特征归纳为“增速放缓”。其中,处于“恢复式”高增长阶段的OECD国家为全球需求增速的拉升部分。而随着欧美石油消费在地缘风险和供应冲击下加速回归常态,于消费增量的贡献而言,我们认为OECD或已难当重任,全球石油需求也将回归由非OECD国家支撑增量的疫情前常态。但目前来看,中国等非OECD国家仍受到疫情反复的阶段性扰动,虽然印度、中东等地区对需求增量提供一定支撑,但距离非OECD国家稳定贡献全球油品需求增量或仍需时日。
因而我们判断,4Q22全球石油需求虽仍将面临季节性的环比提升,同比增速则或将降至0.3%附近。其中,随着经济增长继续走弱,低基数阶段也如期结束,OECD国家需求同比或将下滑至1.1%,而非OECD国家的油品需求或将录得同比-0.3%。此外,OPEC+将于11月起开始执行200万桶/天的减产协议(实际影响或在150万桶/天左右),欧盟对俄罗斯原油及油品的禁运也即将执行,因而我们测算4Q22全球石油基本面或再陷短缺,大约需面临100万桶/天左右的供应缺口,而随着由松转紧的市场预期逐步兑现,我们预期布伦特原油价格或将逐步回升至100-110美元/桶的预测区间。
图表:全球石油基本面或在4Q22再陷短缺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往前看,我们认为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的整体特征或将切换为“驱动东移”。在疫情企稳的基准情形下,印度、中国等非OECD国家或将在2023年重返需求增量的主导地位,而欧美油品需求或将受制于紧缩周期内的经济下行压力,柴油等工业用油消费或进一步受到扰动。此外,“价格-需求”的抑制作用或也难言结束,在产能瓶颈约束和库存紧张延续之际,我们认为OECD石油消费可能仍将承受高价格的负反馈压制。因而综合来看,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驱动或将东移,即回到由非OECD国家贡献消费增量的疫前常态,OECD国家所面临的需求逆风则仍将延续。
图表:OECD恢复式增长结束,全球油品需求或正式重返非OECD贡献增量的疫前常态
资料来源:IEA,中金公司研究部
[1]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strikes-protests-europe-over-cost-living-pay-2022-10-18/
(文章来源:中金大宗商品)
关键词: